安迪·穆雷
此条目含有过多、重复或不必要的内部链接。 (2018年7月15日)请根据格式指引,移除重复、标题链接以及任何与内容无关的链接。
安迪·穆雷爵士Sir Andy MurrayOBE2010年的穆雷全名Andrew Barron Murray国家/地区 英国居住地 英国萨里郡莱瑟黑德出生 (1987-05-15) 1987年5月15日(38岁)[1] 苏格兰格拉斯哥[2][3][4]身高1.91米(6英尺3英寸)[5][6][7][8]转职业年2005[6]退休年2024持拍右手持拍(双手反拍)职业奖金$64,677,584美元[6](网球史上第四位)官方网站andymurray.com单打成绩职业战绩739–262(73.83%)[6]冠军头衔46最高排名1(2016年11月7日)大满贯单打成绩澳网亚军(2010、2011、2013、2015、2016)法网亚军(2016)温网 冠军(2013、2016)美网 冠军(2012)其他大型单打赛事ATP总决赛 冠军(2016)奥运会 金牌(2012、2016)双打成绩职业战绩83–86(49.11%)冠军头衔3最高排名51(2011年10月17日)大满贯双打成绩澳网第一轮(2006)法网第二轮(2006)温网第二轮(2019)美网第二轮(2008)其他大型双打赛事奥运会八强(2020)混双成绩职业战绩7–4(63.64%)大满贯混双成绩温网第三轮(2019)其他大型混双赛事奥运会 银牌(2012)团体成绩戴维斯杯冠军(2015)霍普曼杯亚军(2010)
奖牌记录
代表 英国
男子网球
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2年伦敦
单打
2016年里约热内卢
单打
2012年伦敦
混双
安德鲁·巴伦·“安迪”·穆雷爵士,OBE(英语:Sir Andrew Barron "Andy" Murray,1987年5月15日—),英国前职业网球运动员,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三座大满贯得主。[9][10]
穆雷在2007年4月16日首次进入男单排名前十,在2016年11月7日达到生涯最高的世界第一并取得了24连胜[11]。2012年伦敦奥运会,穆雷在男单决赛直落三盘战胜费德勒,成为104年以来英国第一位奥运会网球男子单打金牌得主,在2012年美国网球公开赛,他以五盘击败德约科维奇,成为继1936年同胞弗雷德·佩里之后,77年来第一位夺得大满贯男单冠军的英国选手,也是唯一一个连夺奥运金牌和美网的选手。2013年温网,穆雷三盘击败德约科维奇,成为1936年弗雷德·佩里夺冠之后第一位拿下温网的英国本土选手。2016年温网,穆雷三盘击败米洛斯·劳尼奇,生涯第二次夺下温网冠军,同年里约奥运会,四盘击败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成为网球历史上首位卫冕男单奥运金牌的选手,同年ATP年终总决赛,两盘击败德约科维奇,成为英国首位年终世界球王。穆雷总共获得46个单打冠军,包含3座大满贯、两面奥运单打金牌和14个大师赛冠军。
穆雷还获得过八个大满贯亚军,包括2008年美网、2010年澳网、2011年澳网、2012年温网、2013年澳网、2015年澳网、2016年澳网和2016年法网,其中三次输给费德勒,五次输给德约科维奇。在2011年,穆雷成为了公开赛年代中第七位在一年内打进四大满贯半决赛的选手。在2016年法网决赛负于德约科维奇之后,穆雷成为继伊万·伦德尔、费德勒之后,第三位获得过全部四大满贯亚军的男子选手。
家庭和个人生活[编辑]
穆雷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父母分别是威廉·穆雷和朱迪·穆雷,他的外公曾是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曾效力于苏超的希伯尼安足球俱乐部。穆雷的哥哥杰米·穆雷也是职业网球选手,主攻双打。穆雷3岁开始接触网球,9岁时父母离异,与哥哥一起与父亲生活。曾就读于邓布兰小学,见证了96年的邓布兰惨案,后来就读于当地高中。15岁时,穆雷拒绝了流浪者俱乐部希望他加入青训营的邀请,最终选择网球事业。然后他决定移居巴塞罗那,在那里他加入了一所网球学校[12]并在红土场上打球,在那里他与埃米利奥-桑切斯,曾经的双打世界第一一同训练。2005年,完成高等教育。
16岁时他被诊断出患有先天髌骨分裂症,膝盖骨分成两块而不是合在一起,当时他被迫休息了半年。而后比赛时经常因剧痛而握住膝盖,而他也因此退出过比赛。
2015年4月11日在英国邓布兰大教堂与女友Kim Sears完婚。2016年,女儿出生。
2016年12月31日,获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
网球生涯[编辑]
早年[编辑]
12岁时,穆雷赢得橘子碗国际网球锦标赛,这是一项重要的青少年网球赛事。2003年7月,穆雷开始参加挑战赛和未来赛。在他的第一项比赛,曼彻斯特挑战赛中,他打进了八强。在九月,他获得了第一个冠军,格拉斯哥未来赛。他在爱丁堡未来赛也打进了半决赛。在2004年7月,他在诺丁汉参加了一项未来赛,在第二轮输给了未来的大满贯亚军特松加。然后他赢得了Xativa站和罗马站。
2004年9月赢得美网青少组冠军,被选入当月对阵奥地利的戴杯阵容,不过他并没有上场。之后,他被BBC评为最佳青少年运动员[13]。
在青少年生涯中,穆雷曾在2004年排名世界第二。
2005年[编辑]
穆雷2005年初排名第407,3月代表英国出战戴维斯杯对阵以色列并在双打比赛上阵,拍档是戴维·雪伍德。他成为英国在戴维斯杯上阵的最年轻球员。四月份转为职业球员,他的第一项职业赛事是巴塞罗那,最后三盘负于扬·赫尔尼希。然后穆雷在5月的法网青少年组打进半决赛,连丢三盘输给西里奇。在女王俱乐部锦标赛他得到一张外卡,战胜圣地亚哥·文图拉,获得自己的第一场ATP胜利。在第三轮他面对的是前澳网冠军约翰森,结果三盘憾负。由于女王俱乐部锦标赛的出色表现,他得到了温网的外卡,第二轮淘汰赛会十四号种子斯泰潘内克后,当时排名第312的穆雷成为了公开赛年代以来第一个能在全英俱乐部打进第三轮的苏格兰人,最终被02年赛会亚军纳尔班迪安五盘逆转。
温网过后,他在辛辛那提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师赛,在第二轮三盘输给当时的世界第四萨芬。以外卡身份参赛的穆雷,在美网首轮首度五盘获胜,第二轮五盘负于克莱门特。对阵瑞士队的戴维斯杯中,他再次被选中,首场单打负于瓦林卡。其后在美国公开赛晋身次轮。在泰国网球公开赛击败索德林后,世界排名首次进入前100,不过决赛被费德勒所击败。巴塞尔站中首轮三盘淘汰时任英国第一亨曼,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战胜伯蒂奇。之后在输给冈萨雷斯。年终当选2005年BBC年度苏格兰体育人物。
穆雷在2005年终的排名是第64。
2006年[编辑]
2006是穆雷的首个完整赛季,他解雇了前教练Mark Petchey,新教练是布拉德-吉尔伯特。
穆雷在澳网首轮遭遇横扫出局。2月19日赢得个人第一个巡回赛冠军,在SAP公开赛击败了澳大利亚球手莱顿·休伊特。在孟菲斯的比赛晋身四分之一决赛后,后来的九场巡回赛只取胜三场有六次在首轮出局,包括了法国网球公开赛及女王俱乐部锦标赛。
在温网比赛,穆雷由于较好的签运和信心的恢复,打进了第四轮,最终被世界排名110位的塞浦路斯小将马科斯·巴格达蒂斯淘汰出局。接着他参与加拿大网球大师赛,在半决赛被里夏尔·加斯凯击败。在辛辛那提大师赛中,第二轮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罗杰·费德勒,一战成名[14],是在2006年除了拉斐尔·纳达尔外击败费德勒(费德勒在2006年仅仅输了5场球,其中4场负于纳达尔)的球手,但在接下来的第三轮比赛中即被横扫出局。
在美国公开赛,晋身第四轮,被尼古莱·达维坚科淘汰出局。在年终,穆雷的世界排名是17。
2007年[编辑]
2007年澳网赛,被列为第15种籽,他在首轮击败了阿尔贝托·马丁,比分为6–0、6–0、6–1。在第四轮被纳达尔淘汰出局。在SAP公开赛击败伊沃·卡洛维奇,成功卫冕此项赛事的锦标。另外他的哥哥杰米·穆雷在同一项的双打比赛成功夺冠。自1989年以来,第一次在两兄弟在同一项赛事包办单打及双打冠军[15]。他却因为两次不同程度的受伤而错过了法网及温网的比赛[16]。
穆雷在加拿大大师赛复归战阵,不过在第二轮败于世界排名第139名球手法比奥·福尼尼。一星期后的辛辛那提大师赛在首轮就被横扫淘汰出局。
经过两次ATP巡回赛糟糕表现后,穆雷在美国网球公开赛的表现依然毫无起色,在第三轮被世界排名142位的韩国老将李亨泽以6–3、6–3、2–6、7–5淘汰出局。美国公开赛后,为英国在戴维斯杯上阵,对手是克罗地亚。在第一场单打比赛,他击败了马林·西里奇,第二轮,队友蒂姆·亨曼取得胜利。第三场双打比赛,安迪与兄长杰米·穆雷在双打上阵,以6–4、7–64击败对手,协助英国晋身至戴维斯杯世界组。
接着,穆雷在法国梅斯摩泽尔公开赛成为亚军。先后击败了蒂普萨勒维奇、洛德拉、特松加及卡纳斯。决赛面对第一种籽托米·罗布雷多,以6–0、2–6及3–6负于对手。跟着参加在俄罗斯举行的克里姆林杯,一场未胜在第二轮败给了的蒂普萨勒维奇。
在马德里大师赛中,第三轮被拉斐尔·纳达尔横扫出局。然后穆雷重返俄罗斯,参加圣彼德堡公开赛,在决赛击败了费尔南多·沃达斯科夺冠。跟着在巴黎大师赛晋身第三轮后再次被横扫出局。他的2007年年终排名是第十一[17]。
2008年[编辑]
美国公开赛的穆雷
2008年穆雷参与卡塔尔的卡塔尔公开赛。决赛中击败了瑞士的斯坦尼斯拉斯·瓦夫林卡。跟着参与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热身赛AAMI Kooyong Classic,第一场就被马拉特·萨芬击败,最终在这比赛中排名倒数第一而回。[18]
穆雷在7月参加两项大师赛,首先在多伦多站在半决赛止步,然后在辛辛那提站通过两个抢七苦战艰难的击败了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取得个人第一个大师赛冠军[19]
赛后,他参加了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网球赛事,他除了参加男子单打的赛事外[20],也与兄长杰米参与男双比赛。[20],但表现不尽理想,在单打赛事中在第一轮即遭世界排名第71位的台湾球员卢彦勋淘汰,至于双打赛事中,亦在第二轮被法国组合淘汰。
在半决赛中,虽然一开始居于劣势,但在比赛因雨推迟后,在第二天后来居上艰难逆转击败了罗杰·费德勒。接着在决赛以6–4、7–66击败吉勒·西蒙。是史上第一位英国人在一年内夺得四项网球锦标赛冠军。[21]之后参加圣彼德堡公开赛,在决赛中轻松以两盘6–1击败来自哈萨克的无名小将安德烈·戈卢别夫。穆雷在最近25场比赛中取得23场胜利。[22]
2009年[编辑]
穆雷参加多哈举行卡塔尔埃克森美孚公开赛作为热身,他先后击败了世界排名第39的佩兹斯奇纳尔、第132的斯塔霍夫斯基、第2的费德勒和第6的罗迪克夺得冠军[23]。
但在澳网,却爆冷败给了世界排名第10的西班牙选手沃达斯科,止步十六强。
接下来的ATP世界巡回赛500赛荷兰鹿特丹站,身为第2种子的穆雷,以6–3、4–6和6–0击败被膝、腿伤势缠身的头号种子纳达尔,获得本季第二个单打冠军
之后角逐ATP世界巡回赛250赛女王俱乐部锦标赛,决赛击败世界排名第23位的詹姆斯·布莱克后,成为自1938年第一位胜出此赛事英国球手,另外亦是个人第一个草地比赛冠军[24]。之后参加温网,以夺冠热门的姿态在半决赛中被世界排名第6的美国大炮安迪·罗迪克以6–4、4–6、7–67、7–65的比分淘汰出局,在本赛季三大满贯赛中皆未进入决赛,但四强已是其在温网的最好战绩[25]。
加拿大大师赛,决赛苦战三盘击败因参赛过多导致过度疲劳的德尔波特罗,获得生涯第4座大师赛冠军杯,由于刚刚从近三个月养伤期中伤愈的卫冕冠军纳达尔在1/4决赛中被淘汰出局,穆雷成为新的世界第二,在ATP排名上结束了2005年5月以来纳达尔与费德勒二人长期占据世界前二的状态。在辛辛那提大师赛,半决赛被费德勒以6–2、7–68横扫,卫冕失败。在之后的美网中,于第四轮以5–7、2–6、2–6的比分被世界排名第17位的西里奇横扫,再次在大满贯赛中爆冷出局,以一个四强一个八强和两个十六强的战绩结束了自己本赛季的四大满贯征程,根据积分上与纳达尔的关系,美网结束后穆雷将从刚待了不到一个月的世界第二位置上退至第三。
其后赢得巴伦西亚国际网球公开赛。不过在巴黎大师赛在第三轮即出局。年末,在年终赛分组赛取得2胜1负的成绩,但以局数劣势被淘汰。
2010年[编辑]
年初由于放弃多哈的比赛,世界排名降至第5。他代表英国角逐霍普曼杯。在决赛中单打和混双均败给世界排名第16位的罗布雷多及其混双组合,致使英国队在女单先胜一场的大好形势下以总比分1比2败给西班牙队无缘冠军。
其后参加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并一路过关斩将,四分之一决赛面对拉斐尔·纳达尔,在先取两盘下,第三盘穆雷领先2–0时对方受伤退出,在半决赛淘汰马林·西利奇后,晋身决赛,成为公开时代第一位晋身两项大满贯决赛的英国球手[26]。决赛对手是第一种子罗杰·费德勒。决赛中被费德勒直落三盘击败,第三盘尤为胶着,穆雷多次无法把握决胜分,最终在抢七决胜局战至11平被费德勒反超,获得亚军。
后来他参加迪拜网球锦标赛,虽在第一轮轻松过关,但在第二轮被扬科·蒂普萨雷维奇淘汰。
法国网球公开赛,第四轮被捷克球员托马什·伯蒂奇以6–4、7–5、6–3直落三盘淘汰出局。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四分之一决赛前的四场赛事,不失一盘的状态取胜,四分之一决赛与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前二盘相持至抢七,先失一盘抢七后,再连胜三盘取胜,半决赛又与拉斐尔·纳达尔再度交手,虽然拥有多次拥有破发点,甚至一度拥有盘末点,但这些关键分一分也没得到,在连失二盘后,第三盘曾经一开始先破对手第一个发球局,但在4–2后,无法持续保住发球局,最后被连破二个发球局,以4–6、66–7、4–6止步于半决赛,而英国本土球员连续74年无法晋级决赛的情况,暂时无法打破。
他在加拿大大师赛决赛中击败费德勒,终于首次在决赛中打败对手,成功卫冕此站与夺得生涯第15冠与大师1000系列赛第五冠。
美国网球公开赛,于第三轮以7–63、64–7、3–6、3–6被瑞士籍球员斯坦尼斯拉斯·瓦夫林卡淘汰出局。
上海大师赛,自2008年上海大师杯后,首次来此地参赛,以不失一盘之姿晋级决赛,决赛对手是费德勒,结果以6–3、6–2直落二盘大胜对手,夺得生涯第16冠与大师1000系列赛第六冠。接着参加巴伦西亚公开赛,在单打与胡安·摩纳哥激战121分钟,在第二轮出局,但在双打赛事中伙拍兄长杰米在决赛击败了马赫什·布帕蒂及马克斯·米尔内,夺得第一个双打冠军。[27][28]
在年终赛中首晋身半决赛,但不敌纳达尔。
2011年[编辑]
穆雷首场赛事是与劳拉·罗布森代表英国角逐霍普曼杯。穆雷虽然在分组赛对意大利及法国的男单赛事中胜利,分别击败波蒂托·斯塔拉切及尼古拉·马胡,但是英国队在女单以及混双比赛中失利,结果以小组第四名完成。
穆雷的第二场赛事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前的四场比赛皆直落三盘过关,不过四分之一决赛遭到乌克兰选手亚历山大·多尔戈波洛夫的顽强抵抗失掉一盘,不过仍以7–5、6–3、63–7、6–3击败对手,总盘数3–1获胜,连续两年晋身半决赛,半决赛遭到大卫费雷尔的顽强抵抗,先失一盘再连拿三盘(包含两盘抢七局),以4–6、7–62、6–1、7–62,总盘数3–1获胜,连续两年晋身决赛,决赛再与年纪相仿的前冠军诺瓦克·德约科维奇,首次在大满贯决赛交手,以4–6、2–6、3–6直落三盘不敌德约科维奇,而拿下第三座大满贯亚军。
在印第安韦尔斯大师赛,第二轮遭非种子球手唐纳德·杨淘汰出局。然后再于迈阿密大师赛中,再于第二轮提前出局。其后在罗马及蒙特卡洛两个红土赛均晋身半决赛。
接着在法国公开赛,首轮赛事淘汰艾域·普顿。次轮面对西莫内·博莱利。在第四轮对维克托·特罗伊茨基的时候曾盘数落后0-2,之后追回两盘,然后在第五盘领先5-3的时候被迫在隔日再赛,重赛时被对手追回5-5,其后穆雷连赢两局,晋身四分之一决赛。四分之一决赛淘汰切拉后,在半决赛的对手是第一种子纳达尔,在第头两盘力拼见负于,于第三盘末段开始力尽,结果在半决赛出局,但已造出参战法网以来最好的成绩,同时完成四大满贯赛至少进入半决赛的成就。
在温网前循例参加英国伦敦举行的女王杯,在半决赛以6-3及6-1击败三届冠军第四种子的安迪·罗迪克,于决赛中落后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下,反先两盘,继2009年后,再次夺得冠军。
在温网,穆雷首先击败丹尼尔·希梅诺-特拉维尔、继而是托比亚斯·卡姆克,接着击败前世界排名第三伊云·留比契奇晋级十六强,在第四轮面对里夏尔·加斯奎特,以直落三盘击败对手,穆雷连续四年晋级四分之一决赛。但结果穆雷在半决赛中遭到第一种子纳达尔淘汰,盘数是1-3。
在辛辛那提大师赛中,穆雷在半决赛面对曼迪·费什,在第二盘的决胜局中以10-8险胜晋级决赛,面对世界第一的德约科维奇,在第一盘击败对手后,第二盘打至3-0的时候,德约科维奇因伤宣布退赛,穆雷夺得第七项大师赛冠军。在美国网球公开赛半决赛中面对拉斐尔·纳达尔被淘汰。不过之后参与日本网球公开赛一报美国网球公开赛之仇,在决赛中击败了纳达尔夺得此赛事冠军。此外他亦与兄长杰米合作夺得双打冠军。穆雷在年终赛中首场赛事面对戴维·费雷尔,在此赛事后因伤退出。
2012年﹕首夺大满贯及奥运金牌[编辑]
穆雷在赢得英国104年来首面奥运会网球单打金牌后兴奋庆祝。
这一年,穆雷聘请了网坛名宿,前世界第一伦德尔为教练。他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有出色的表现,半决赛与卫冕冠军德约科维奇在四强对决,结果在激战五盘下以3–6、6–3、7–64、1-6、5-7憾负。在接下来的迪拜网球锦标赛,半决赛直落两盘击败德约科维奇,但在决赛以5-7、4-6败给费德勒,拿下亚军。印第安韦尔斯大师赛,第二轮以4-6、2-6败给了吉列尔莫·加西亚·洛佩斯。迈阿密大师赛,因四强对手纳达尔退赛直接晋级决赛,以1-6、64–7败给卫冕冠军德约科维奇。蒙特卡洛大师赛,四分之一决赛以7–64、2-6、3-6败给捷克选手伯蒂奇。罗马大师赛,则在16强以7–61、3-6、2-6败给了法国选手加斯凯。法国网球公开赛,在四分之一决赛以4-6、7–63、3-6、2-6败给了费雷尔。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穆雷于半决赛以6-4, 6-4, 3-6, 7-5 击败法国选手特松加,首度晋身决赛。也成为74年以来首位打进温布尔登决赛的英国选手。在决赛领先一盘下,被费德勒追回三盘,总盘数以6–4、5–7、3–6、4–6见负,未能成为1936年以来首位英国男单冠军球手。
之后穆雷以男单唯一的英国代表身份参加奥运。除男单外,他也与兄长杰米合作参加男双以及与罗布森合作参加混双。男双首轮出局后,穆雷于首轮淘汰瓦林卡,半决赛以两盘7-5击败德约科维奇,决赛面对瑞士选手费德勒,最终以6-2、6-1、6-4击败对手赢得2012伦敦奥运男子单打金牌[29]。与此同时,穆雷/罗布森组合在混双半决赛击败了德国组合晋级决赛,最终不敌白俄罗斯组合获得银牌。随后他参加了加拿大大师赛,晋级第三轮后即因膝伤宣布退赛。
穆雷在美网中持续发光,过关斩将晋级决赛。在决赛对阵德约科维奇,在领先两盘的情况下被追至2–2平,随即把握对手状态下滑的机会,在最后一盘以6–2击败对手,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大满贯冠军,成为继1936年以来首位夺大满贯的英国选手,并因此于年终获封官佐勋章(Officer,简称“OBE”)。[30]
2013年﹕温网封王[编辑]
穆雷出战首项赛事布里斯班网球赛即夺冠,决赛以7-60,6-4击败保加利亚球手迪米特罗夫。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方面,半决赛击败费德勒,首次于大满贯赛事击败后者,不过决赛以62-7、7-63、6-3、6-2四盘憾负德约科维奇。印第安韦尔斯大师赛四分之一决赛负于德尔波特罗出局。迈阿密大师赛则晋身决赛,并以三盘击败费雷尔夺冠。红土赛事方面,在蒙特卡洛、马德里及罗马,分别于第三轮、四分之一决赛及次轮出局,之后因伤退出法国网球公开赛。但他在草地赛事表现出色,先在女王杯决赛击败西里奇夺冠,后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决赛击败老对手德约科维奇夺冠,成为七十七年来和公开赛年代第一位夺得温布尔登冠军的英国本土球手。[31]在2013年美网,穆雷止步8强,未能卫冕。
在戴维斯杯后,穆雷决定进行手术治疗背伤,提前结束了该赛季。预计他将在2014年布里斯本国际赛复出。
2014年:手术恢复[编辑]
穆雷在卡达公开赛开始他的赛季。在第一轮中,他花37分钟内打败了Mousa Shanan Zayed,但在第二轮被世界排名第40的弗洛里安·迈尔以三盘击败。然后他在2014年AAMI Classic在Kooyong举行的一场热身赛,对阵世界排名第43的莱顿·休伊特,被以两盘击败。
接着参加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第一轮碰上世界第112名日本的添田豪。穆雷花了90分钟解决。他接下来分别直接击败了文生·米拉特和费利西亚诺·洛佩斯。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与四届冠军的罗杰·费德勒交手,被以6–3、6–4、66–7、6–3,中止连续四年在澳大利亚公开赛打进半决赛。由于他是去年亚军,穆雷在澳网后世界排名下降至第六,自2008年以来首次跌出前五。
他接着前往美国,在戴维斯杯世界组第一轮与美国竞争。穆雷分别赢了与唐纳德·扬和萨姆·奎里,帮助英国自1986年以来第一次打入戴维斯杯决赛。接着参加鹿特丹公开赛,获得一张外卡,但他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了马林·西里奇。墨西哥公开赛,败给迪米特罗夫。
在印第安韦尔斯大师赛,穆雷在前两场比赛中分别在对阵卢卡斯·拉索尔和吉力·韦塞利,经过三盘比赛才获胜,与加拿大的米洛斯·劳尼奇进行了第四轮对决。双打方面 穆雷与2012年温布尔网球公开赛双打冠军乔纳森·梅雷合作。穆雷和乔纳森·梅雷的第一场比赛,赢了加埃尔·孟菲尔斯和胡安·摩纳哥的双打,在第二轮中输给了亚历山大·佩亚和布鲁诺·苏雷斯。
3月,穆雷与教练伊万·伦德尔分手,伊万·伦德尔广泛赞誉帮助穆雷实现了大满贯冠军的目标。在2014年迈阿密大师赛上,穆雷击败马修·伊布登,费利西亚诺·洛佩斯和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但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了德约科维奇。在戴维斯杯对意大利的四分之一决赛中,他打破了对安德烈亚斯·塞皮的第一场红土比赛,和柯林·弗莱明赢得双打,他在最终单打比赛中,击败法比奥·福尼尼。穆雷在2009年的时候只在红土上击败了前十名球员:尼古莱·达维登科
穆雷接下来到马德里大师赛比赛,第一轮赢了尼古拉斯·阿尔玛格罗,却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输给了圣地亚哥·希拉尔多。
穆雷后来进入了罗马大师赛的四分之一决赛,最终输给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拉斐尔·纳达尔。
法网,穆雷击败了安德烈·戈卢别夫和马林科·马托塞维奇,然后在决赛中与第28种子菲利普·科尔施赖伯打到第五盘才以 12-10赢得比赛。下一轮对手费尔南多·沃达斯科退赛让穆雷直接获胜,然后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遇上法国人加埃尔·孟菲尔斯,经历五盘后赢得胜利,打进半决赛,拿出他在法国网球公开赛最好的成绩。然而,最终仍输给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拉斐尔·纳达尔。穆雷任命阿梅莉·毛瑞斯莫作为他的教练,使阿梅莉·毛瑞斯莫成为第一个女子教练执导男子网球运动员。
2014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他开始了卫冕之路,先后以三盘击败了戴维·戈芬和布拉泽·罗拉,穆雷继续他的好成绩,击败了第27和第20号种子罗伯托·包蒂斯塔·阿古特和凯文·安德森,连续第七次进入了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四分之一决赛,却在四分之一决赛败给格里戈尔·迪米特罗夫结束了他的17场比赛在温布尔登的连胜,也意味着穆雷自2008年以来第一次没能进入半决赛。在他的卫冕失败后,排名下降到世界第十,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排名。
在北美硬地比赛前,穆雷宣布在美国网球公开赛结束之前阿梅莉·毛瑞斯莫成为他的正式教练,还透露,他在去年九月的背部手术后才刚刚返回训练计划。穆雷在加拿大大师赛和辛辛那提大师赛上打到了四分之一决赛,分别败给最终冠军的若-威尔佛里德·特松加和罗杰·费德勒。
2014年美国网球公开赛打到了四分之一决赛,败给诺瓦克·德约科维奇。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一次赛季,穆雷未能打到大满贯决赛。
穆雷在深圳网球公开赛中打败山德夫·狄瓦曼,卢卡斯·拉科和胡安·摩纳哥第一个比赛的决赛,最后他面对西班牙的托米·罗布雷多,经过三盘获得冠军,然后他在中国网球公开赛取得了好成绩,在那里他进入半决赛,输给了诺瓦克·德约科维奇,然而,他在上海大师赛第三轮输给了戴维·费雷尔,穆雷在维也纳公开赛中打进决赛,再次面对并击败戴维·费雷尔,成为这个赛季第二个冠军和他的职业生涯的第三十三胜利。穆雷在巴伦西亚公开赛半决赛中再次击败戴维·费雷尔,巴黎大师赛穆雷打到四分之一决赛,被诺瓦克·德约科维奇淘汰,但他在第三轮取得胜利后也确定可以参加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
在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上,穆雷第一场比赛输给锦织圭,但赢得了第二场对米洛斯·劳尼奇的比赛。然而,最后一场比赛对上费德勒,穆雷已6–0, 6–1惨败给费德勒,这是他在2007年迈阿密大师赛上输给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后最糟糕的比赛,但他在赛季季末排名回到世界第六,从6月以来最好的排名。
穆雷还参加了国际网球超级联赛的开赛,代表马尼拉小牛队,穆雷参加了在马尼拉举行的前三场比赛。
2024年-2025年[编辑]
2024年巴黎奥运会之后,穆雷退役。11月25日,穆雷加入德约科维奇的教练团队。[32]由于战绩不甚理想,2025年5月14日,穆雷不再担任德约科维奇的教练。[33]
主要对战[编辑]
与德约科维奇的对战史[编辑]
主条目:德约科维奇与穆雷对战史
截止到2017年为止,穆雷与德约科维奇有36次的交锋,职业生涯对战为11胜25负。
在大满贯赛事上有9次交锋,德约科维奇以7胜2负领先。其中澳网五次(2011年决赛、2012年半决赛、2013年决赛、2015年决赛、2016年决赛)、法网二次(2015年半决赛、2016年法网决赛)、温网一次、美网一次。
2011年决赛,德约科维奇耗时2小时39分钟,以6–4、6–2、6–3击败穆雷,夺得个人生涯第二座澳网冠军。
2012年的澳网半决赛,两人将近5小时的拉锯战,最后德约科维奇以总比分6–3、3–6、64–7、6–1、7–5战胜穆雷,再次闯进澳网决赛。
在大满贯最后一项赛事美网上,德约科维奇在先输两盘的情况下,直追两盘,扳平比分,决胜盘不敌穆雷的强势进攻,最后以总比分7–6(12–10)、7–5、2–6、3–6、6–2负于穆雷,无法完成卫冕。
2013年,德约科维奇在澳网决赛以盘数3–1击败穆雷夺魁。而穆雷则在温网决赛复仇成功,直落三盘击败后者夺冠。
2016年法网决赛,身为大会第二种子的穆雷与第一种子德约科维奇狭路相逢,为生涯首座法网冠军展开顶尖对决。最后穆雷以6–3、1–6、2–6、4–6落败,看着德约科维奇成为男单史上完成全满贯的第八人。同年ATP年终总决赛,穆雷首次以头号种子的身份出赛,虽然签表被认为严峻,他仍然一路过关斩将的艰难闯进决赛,决赛以6–3、6–4两盘击败寻求五连冠的德约科维奇,不仅首次称霸年终赛,更以年终第一的身份,结束2016年赛季。
与费德勒的对战史[编辑]
穆雷对上费德勒已有25次正式交手纪录(前16次都在硬地),职业生涯对战为11胜14负。[34]。费德勒在四场大满贯决赛击败穆雷(2008年美网、2010年澳网、2012年温网、2015年温网),但是穆雷在大师赛以6胜1负领先,而且还在2012年奥运决赛击败费德勒。他们4次在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中交手,穆雷在2008年胜出,而费德勒在2009年、2010年、2012年胜出。2013澳大利亚网球赛穆雷以6–4、6–3、6–3、6–7、6–2胜出。2006在辛辛那提大师赛穆雷以7–5、6–4胜出,然后在迪拜穆雷以6–7、6–3、6–4获得了最终的胜利08年在红土赛场上,马德里3–6、6–3、7–5获胜09年多哈穆雷以6–7、6–2、6–2胜利09年穆雷在印第安韦尔斯大师赛穆雷以6–3、6–4、6–1获胜。
与纳达尔的对战史[编辑]
目前穆雷与纳达尔交手24次,职业生涯对战为7胜17负。他们在大满贯赛事上有八次交锋,全部都是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纳达尔领先6–2,2009鹿特丹男网赛穆雷以6–3、6–4、6–0胜出﹔而ATP巡回赛方面,穆雷则以2–1领先。2011年,穆雷连续三场大满贯被纳达尔击败(包括该年法网、温网及美网)。2011年在日本的东京穆雷请纳达尔吃蛋最后胜出3–6、6–2、6–0。2012年并无交手纪录,迈阿密大师赛半决赛赛前,纳达尔因伤退出。2015年纳达尔跟穆雷的交手,由穆雷以7–5、6–4胜出。
生涯统计[编辑]
大满贯与年终赛年表[编辑]
指引:
W
F
SF
QF
#R
RR
LQ (Q#)
A
P
Z#
PO
SF-B
F-S
G
NMS
NH
NQ
W:冠军;F:亚军;SF:半决赛;QF:四分之一决赛;#R:前四轮;RR:小组赛;LQ:止步资格赛;A:缺席;P:比赛延期;Z#:戴维斯杯/联合会杯组别赛(#表示级别);PO:参与戴维斯杯/联合会杯附加赛;SF-B:奥运会铜牌;F-S:奥运会银牌;G:奥运会金牌;NMS:非ATP1000大师赛系列;NH:该赛事本年度未举行;NQ:未入围。
赛事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夺冠率
胜–负
胜率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A
1R
4R
1R
4R
F
F
SF
F
QF
F
F
4R
A
1R
A
A
2R
3R
1R
0 / 16
51–16
76%
法国网球公开赛
A
1R
A
3R
QF
4R
SF
QF
A
SF
SF
F
SF
A
A
1R
A
A
A
1R
0 / 12
39–12
76%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3R
4R
A
QF
SF
SF
SF
F
W
QF
SF
W
QF
A
A
NH
3R
2R
2R
A
2 / 15
61–13
82%
美国网球公开赛
2R
4R
3R
F
4R
3R
SF
W
QF
QF
4R
QF
A
2R
A
2R
1R
3R
2R
A
1 / 17
49–16
75%
胜–负
3–2
6–4
5–2
12–4
15–4
16–4
21–4
22–3
17–2
17–4
19–4
23–3
12–3
1–1
0–1
1–2
2–2
4–3
4–3
0–2
3 / 60
200–57
78%
年终总决赛
NQ
SF
RR
SF
RR
SF
A
RR
RR
W
NQ
1 / 8
16–11
59%
大满贯决赛[编辑]
冠军(3)[编辑]
年度
赛事
场地
决赛对手
对手国籍
胜方比分
2012
美国公开赛
硬地
德约科维奇
塞尔维亚
7–610、7–5、2–6、3–6、6–2
2013
温布尔登锦标赛
草地
德约科维奇
塞尔维亚
6–4、7–5、6–4
2016
温布尔登锦标赛 (2)
草地
劳尼奇
加拿大
6–4、7–63、7–62
亚军(8)[编辑]
年度
赛事
场地
决赛对手
对手国籍
胜方比分
2008
美国公开赛
硬地
费德勒
瑞士
6–2、7–5、6–2
2010
澳大利亚公开赛
硬地
费德勒
瑞士
6–3、6–4、7–611
2011
澳大利亚公开赛 (2)
硬地
德约科维奇
塞尔维亚
6–4、6–2、6–3
2012
温布尔登锦标赛
草地
费德勒
瑞士
4–6、7–5、6–3、6–4
2013
澳大利亚公开赛 (3)
硬地
德约科维奇
塞尔维亚
62–7、7–63、6–3、6–2
2015
澳大利亚公开赛 (4)
硬地
德约科维奇
塞尔维亚
7–65、64–7、6–3、6–0
2016
澳大利亚公开赛 (5)
硬地
德约科维奇
塞尔维亚
1–6、5–7、63–7
2016
法国公开赛
红土
德约科维奇
塞尔维亚
6–3、1–6、2–6、4-6
年终总决赛[编辑]
冠军(1)[编辑]
年份
赛事
场地
决赛对手
胜方比分
2016
伦敦
室内硬地
德约科维奇
6–3、6–4
ATP巡回赛[编辑]
单打冠军(46)[编辑]
赛事系列
大满贯赛事(3次冠军)
ATP年终总决赛(大师杯)/ 世界巡回总决赛(1次冠军)
ATP大师锦标赛 / ATP大师锦标赛1000赛(14次冠军)
奥林匹克运动会(2次金牌)
ATP国际黄金赛 / ATP世界500系列赛(9次冠军)
ATP国际系列赛 / ATP世界250系列赛(17次冠军)
按场地计算
硬地(34)
红土(3)
草地(8)
室内地毯(1)
依室内外分类
室外(31)
室内(15)
次数
日期
赛事
场地
决赛对手
胜方比分
1.
2006年2月19日
美国圣何塞
室内硬地
莱顿·休伊特
2–6、6–1、7–63
2.
2007年2月18日
美国圣何塞 (2)
室内硬地
伊沃·卡洛维奇
63–7、6–4、7–62
3.
2007年10月28日
俄罗斯圣彼德堡
室内地毯
费尔南多·沃达斯科
6–2、6–3
4.
2008年1月5日
卡塔尔多哈
硬地
斯坦·瓦林卡
6–4、4–6、6–2
5.
2008年2月17日
法国马赛
硬地
马里奥·安西奇
6–3、6–4
6.
2008年8月3日
美国辛辛那提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7–64、7–65
7.
2008年10月19日
西班牙马德里
硬地
吉勒·西蒙
6–4、7–66
8.
2008年10月26日
俄罗斯圣彼德堡
硬地
安德烈·戈卢别夫
6–1、6–1
9.
2009年1月10日
卡塔尔多哈
硬地
安迪·罗迪克
6–4、6–2
10.
2009年2月15日
荷兰鹿特丹
室内硬地
拉斐尔·纳达尔
6–3、4–6、6–0
11.
2009年4月5日
美国迈阿密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2、7–5
12.
2009年6月14日
英国伦敦
草地
詹士·布莱克
7–5、6–4
13.
2009年8月16日
加拿大蒙特利尔
硬地
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
64–7、7–63、6–1
14.
2009年11月8日
西班牙巴伦西亚
室内硬地
米哈伊尔·尤日尼
6–2、6–3
15.
2010年8月15日
加拿大多伦多
硬地
罗杰·费德勒
7–5、7–5
16.
2010年10月17日
中国上海
硬地
罗杰·费德勒
6–3、6–2
17.
2011年6月12日
英国伦敦 (2)
草地
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
3–6、7–62、6–4
18.
2011年8月21日
美国辛辛那提 (2)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3、3–0(对手退出)
19.
2011年10月2日
泰国曼谷
室内硬地
唐纳德·扬
6–2、6–0
20.
2011年10月9日
日本东京
硬地
拉斐尔·纳达尔
3–6、6–2、6–0
21.
2011年10月16日
中国上海 (2)
硬地
戴维·费雷尔
7–5、6–4
22.
2012年1月8日
澳大利亚布利斯本
硬地
亚历山大·多尔戈波洛夫
6–1、6–3
23.
2012年8月5日
英国伦敦
草地
罗杰·费德勒
6–2、6–1、6–4
24.
2012年9月10日
美国纽约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7–610、7–5、2–6、3–6、6–2
25.
2013年1月6日
澳大利亚布利斯本
硬地
格里戈尔·迪米特罗夫
7–60、6–4
26.
2013年3月31日
美国迈阿密 (2)
硬地
戴维·费雷尔
2–6、6–4、7–61
27.
2013年6月16日
英国伦敦 (3)
草地
马林·西里奇
5–7、7–5、6–3
28.
2013年7月7日
英国温布尔登
草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4、7–5、6–4
29.
2014年9月28日
中国深圳
硬地
托米·罗布雷多
5–7、7–69、6–1
30.
2014年10月19日
奥地利维也纳
硬地
戴维·费雷尔
5–7、6–2、7–5
31.
2014年10月
西班牙巴伦西亚 (2)
室内硬地
菲利普·科尔施赖伯
3–6、7–67、7–68
32.
2015年5月3日
德国巴伐利亚
红土
菲利普·科尔施赖伯
7–64、5–7、7–64
33.
2015年5月10日
西班牙马德里 (2)
红土
拉斐尔·纳达尔
6–3、6–2
34.
2015年6月21日
英国伦敦 (4)
草地
凯文·安德森
6–3、6–4
35.
2015年8月16日
加拿大蒙特利尔 (3)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4、4–6、6–3
36.
2016年5月15日
意大利
红土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3、6–3
37.
2016年6月19日
英国伦敦 (5)
草地
米洛斯·劳尼奇
65–7、6–4、6–3
38.
2016年7月10日
英国温布尔登
草地
米洛斯·劳尼奇
6–4、7–63、7–62
39.
2016年8月14日
巴西里约
硬地
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
7–5、4–6、6–2、7–5
40.
2016年10月9日
中国
硬地
格里戈尔·迪米特罗夫
6–4、7–62
41.
2016年10月16日
中国上海 (3)
硬地
罗伯托·包蒂斯塔·阿古特
7–61、6–1
42.
2016年10月30日
奥地利维也纳
硬地
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
6–3、7–66
43.
2016年11月6日
法国巴黎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3、64–7、6–4
44.
2016年11月20日
英国伦敦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3、6–4
45.
2017年3月4日
阿联迪拜
硬地
费尔南多·沃达斯科
6–3、6–2
46.
2019年10月2日
欧洲
硬地
斯坦·瓦林卡
3–6、6–4、6–4
单打亚军(25)[编辑]
赛事系列
大满贯赛事(8次亚军)
ATP年终总决赛(大师杯)/ 世界巡回总决赛(0次亚军)
ATP大师锦标赛 / ATP大师锦标赛1000赛(7次亚军)
ATP国际黄金赛 / ATP世界500系列赛(1次亚军)
ATP国际系列赛 / ATP世界250系列赛(9次亚军)
按场地计算
硬地(21)
红土(2)
草地(2)
室内地毯(0)
依室内外分类
室外(22)
室内(3)
次数
日期
赛事
场地
决赛对手
胜方比分
1.
2005年10月1日
泰国曼谷
室内硬地
罗杰·费德勒
6–3、7–5
2.
2006年8月6日
美国华盛顿
硬地
阿诺·克莱门特
7–64、6–2
3.
2007年1月6日
卡塔尔多哈
硬地
伊万·柳比西奇
6–4、6–4
4.
2007年10月7日
法国摩泽尔
室内硬地
托米·罗布雷多
0–6、6–2、6–3
5.
2008年9月8日
美国纽约
硬地
罗杰·费德勒
2–6、5–7、2–6
6.
2009年3月22日
美国印第安韦尔斯
硬地
拉斐尔·纳达尔
1–6、2–6
7.
2010年1月31日
澳大利亚墨尔本
硬地
罗杰·费德勒
3–6、4–6、611–7
8.
2010年8月1日
美国洛杉矶
硬地
萨姆·奎里
5–7、7–62、6–3
9.
2011年1月30日
澳大利亚墨尔本 (2)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4、6–2、6–3
10.
2012年3月3日
阿联迪拜
硬地
罗杰·费德勒
7–5、6–4
11.
2012年4月1日
美国迈阿密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1–6、64–7
12.
2012年7月8日
英国温布尔登
草地
罗杰·费德勒
6–4、5–7、3–6、4–6
13.
2012年10月14日
中国上海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5–7、7–611、6–3
14.
2013年1月27日
澳大利亚墨尔本 (3)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2–7、7–63、6–3、6–2
15.
2015年2月1日
澳大利亚墨尔本 (4)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5–7、7–64、3–6、0–6
16.
2015年4月5日
美国迈阿密 (2)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3–7、6–4、0–6
17.
2015年11月8日
法国巴黎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6、4–6
18.
2016年1月31日
澳大利亚墨尔本 (5)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1–6、5–7、63–7
19.
2016年5月8日
西班牙马德里
红土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6、6–3、3–6
20.
2016年6月5日
法国巴黎 (2)
红土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3、1–6、2–6、4–6
21.
2016年5月8日
美国辛辛那提
硬地
马林·西里奇
4–6、5–7
22.
2017年1月7日
卡塔尔 (1)
硬地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3–6、7–5、4–6
23.
2022年1月15日
澳大利亚悉尼
硬地
阿斯兰·卡拉采夫
3–6、3–6
24.
2022年6月12日
德国斯图加特
草地
马泰奥·贝雷蒂尼
4–6、7–5、3–6
25.
2023年2月25日
卡达 (2)
硬地
丹尼尔·梅德韦杰夫
4–6、4–6
另见[编辑]
温布尔登现象
参考内容[编辑]
^ MURRAY, Andrew. 英国名人录. ukwhoswho.com 2015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布卢姆斯伯里出版公司旗下A & C Black). 含有连结内容需订阅查看的页面 (link) 需要订阅或英国公共图书馆会员资格
^ Scottish Roots: Scottish Family Tree History: Andy Murray. Scottishroots.com. 15 May 1987 [20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 Hodgkinson, Mark. Andy Murray Wimbledon Champion: The Full and Extraordinary Story. Simon and Schuster. 2013 [2016-09-24]. ISBN 978-1-4711-327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 Andy Murray Biography. Biography.com. [12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7).
^ Wimbledon Tennis Tournament official website. [8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July 2021).
^ 6.0 6.1 6.2 6.3 Andy Murray. ATP Tour. [11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August 2020).
^ Tournoi de Roland-Garros official website. Roland Garros. [8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October 2014).
^ Australian Open official website. [8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October 2013).
^ Louise Gray. Rankin the toast of Scotland as fans sing his praises. 苏格兰人报. 2005年12月1日 [200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1).
^ Cambers, Simon. Murray uses strongarm tactics to open defence in champion style. The Times. 2007-02-15 [200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3).
^ Jago, Richard. Murray reaches world #2. 观察者报 (London). 2009-08-15 [201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4).
^ Player Profile. The Lawn Tennis Association. [200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BBC Scotland audiences serve ace result for Andrew Murray in Sports Personality poll. BBC. 9 December 2005 [17 March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1).
^ Brilliant Murray outplays Federer. [200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 Wins SAP Open in San Jose, Californ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P Open (18th February 2007)
^ Yahoo! Sports. Injured Murray pulls out of Wimbledon. [06/2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8).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永久失效链接]
^ http://news.bbc.co.uk/sport1/hi/tennis/7365480.s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SPORT | Tennis | Superb Djokovic eases past Murray]
^ Piers Newbury. Superb Murray wins Masters title. BBC Sport. 2008-08-03 [2008-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0).
^ 20.0 20.1 Murray handed tough Olympic dra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Sport, 7 August 2008.
^ Piers Newbery. Murray seals second Masters title. BBC Sport. 2008-10-19 [200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 Unstoppable Murray retains title. BBC Sport. 2008-10-26 [200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9).
^ Murray battles to win over Nadal. BBC Sport. 2009-01-03 [200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7).
^ Classy Murray wins Queen's title. BBC Sport. 2009-06-14 [200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9).
^ 存档副本. [2009-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Tennis - ATP World Tour - Australian Open Thursday - Murray Becomes First Briton In 33 Years To Reach Final. [201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 Murrays Win First Team Title In Valencia. ATP Tour. 2010年11月7日 [2010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1月10日).
^ BBC Sport. Murray brothers seize first ATP Tour title in Valencia. BBC News. 2010年11月7日 [2010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1月10日).
^ 。Andy Murray wins men's singles Olympics tennis go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avid Ornstein. Andy Murray wins US Open after defeat of Novak Djokovic. BBC. 2012-09-11 [2012-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30) (英语).
^ Piers Newbery. Andy Murray beats Novak Djokovic to win Wimbledon. BBC. 2013-07-07 [2013-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8) (英语).
^ 聘请昔日对手穆雷为教练 佐科:最强大对手站我这边了.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Malaysia Latest News and Headlines. 2024-11-25 [2024-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7) (中文).
^ 结束半年合作 乔科维奇:感谢安迪教练. e南洋. 2025-05-14 [2025-05-14] (中文).
^ Federer And Murray Head 2 Head. [2012-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9) (英语).
外部链接[编辑]
官方网站
安迪·穆雷(英文/西班牙文)的职业网球联合会官方资料
安迪·穆雷的国际网球联合会 职业/青少年 官方资料(英文)
安迪·穆雷的戴维斯杯官方资料(英文)
安迪·穆雷的Facebook专页
Andy Murray的Instagram账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y Murray的X(前Twitter)账号
球迷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查论编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突破
2000年:塞尔希奥·加西亚
2001年:马拉特·萨芬
2002年:胡安·帕布罗·蒙托亚
2003年:姚明
2004年:魏圣美
2005年:刘翔
2006年:拉斐尔·纳达尔
2007年:阿梅莉·毛瑞斯莫
2008年:路易斯·咸美顿
2009年:丽贝卡·阿德林顿
2010年:简森·巴顿
2011年:马丁·凯默尔
2012年:罗伊·麦克罗伊
2013年:安迪·穆雷
2014年:马克·马尔克斯
2015年:丹尼尔·里卡多
2016年:乔丹·斯皮思
2017年:尼科·罗斯博里
2018年:塞尔希奥·加西亚
2019年:大坂直美
2020年:伊根·贝尔纳尔
2021年:帕特里克·马霍姆斯
2022年:艾玛·拉杜卡努
2023年:卡洛斯·阿尔卡拉斯
2024年:祖德·贝林厄姆
2025年:拉明·亚马尔
查论编网坛四巨头罗杰·费德勒, 拉斐尔·纳达尔,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安迪·穆雷对战总汇
费德勒与纳达尔对战史
德约科维奇与费德勒对战史
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对战史
德约科维奇与穆雷对战史
赛季罗杰·费德勒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拉斐尔·纳达尔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10年(英语:2010 Novak Djokovic tennis season)
2011年
2012年(英语:2012 Novak Djokovic tennis season)
2013年(英语:2013 Novak Djokovic tennis season)
2014年
2015年
安迪·穆雷
2012年(英语:2012 Andy Murray tennis season)
2013年(英语:2013 Andy Murray tennis season)
2014年(英语:2014 Andy Murray tennis season)
2015年(英语:2015 Andy Murray tennis season)
罗杰·费德勒 (生涯统计与记录)澳网
2004年
2006年
2007年
2009年N
2010年M
2017年N
2018年
法网
2006年N
2007年N
2008年N
2009年
2011年N
温网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N
2007年N
2008年N
2009年
2012年M
2014年D
2015年D
2017年
2019年D
美网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D
2008年M
2009年R
2015年D
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双打金牌
2012伦敦奥运单打银牌M
拉斐尔·纳达尔 (生涯统计与记录)澳网
2009年F
2012年D
2014年R
2017年F
2019年D
2022年
法网
2005年
2006年F
2007年F
2008年F
2010年
2011年F
2012年D
2013年
2014年D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D
2022年
温网
2006年F
2007年F
2008年F
2010年
2011年D
美网
2010年D
2011年D
2013年D
2017年
2019年
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单打金牌*
2016里约奥运双打金牌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生涯统计与纪录)澳网
2008年F
2011年M
2012年N
2013年M
2015年M
2016年M
2019年N
2020年
2021年
2023年
法网
2012年N
2014年N
2015年R
2016年M
2020年N
2021年
2023年
温网
2011年N
2013年M
2014年F
2015年F
2018年
2019年F
2021年
2022年
2023年R
2024年R
美网
2007年F
2010年N
2011年N
2012年M
2013年N
2015年F
2016年R
2018年
2021年R
2023年
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单打铜牌N*
2024巴黎奥运单打金牌
安迪·穆雷 (生涯统计)澳网
2010年F
2011年D
2013年D
2015年D
2016年D
法网
2016年D
温网
2012年F
2013年D
2016年
美网
2008年F
2012年D
奥运会
2012伦敦奥运单打金牌F**
2012伦敦奥运混双银牌
2016里约奥运单打金牌
主要对战
2008年温网决赛F vs.N
2012年澳网决赛D vs.N
2012年法网决赛N vs.D
2012年温网决赛F vs.M
2012年美网决赛Fvs.N
2013年温网决赛D vs.M
2014年温网决赛D vs.F
粗体字为球员在该比赛夺得冠军,斜体字为球员在该比赛获得亚军,R为四巨头成员没有夺得冠军,但为该站比赛亚军。* 为纳达尔在半决赛中击败德约科维奇,**为穆雷在半决赛中击败德约科维奇。
查论编ATP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男子单打选手现任世界第一: 扬尼克·辛纳1970年代
纳斯塔塞(1973/1974 – 40周)
纽康姆(1974 – 8周)
康诺尔斯(1974/1983 – 268周)
博里(1977/1981 – 109周)
1980年代
麦肯罗(1980/1985 – 170周)
伦德尔(1983/1990 – 270周)
维兰德(1988/1989 – 20周)
1990年代
埃德贝里(1990/1992 – 72周)
贝克尔(1991 – 12周)
考瑞尔(1992/1993 – 58周)
桑普拉斯(1993/2000 – 286周)
阿加西(1995/2003 – 101周)
穆斯特(1996 – 6周)
里奥斯(1998 – 6周)
莫亚(1999 – 2周)
卡费尔尼科夫(1999 – 6周)
拉夫特(1999 – 1周)
2000年代
萨芬(2000/2001 – 9周)
库尔滕(2000/2001 – 43周)
休伊特(2001/2003 – 80周)
费雷罗(2003 – 8周)
罗迪克(2003/2004 – 13周)
费德勒(2004/2018 – 310周)
纳达尔(2008/2020 – 209周)
2010年代
德约科维奇(2011/2024 – 428周)
穆雷(2016/2017 – 41周)
2020年代
梅德韦杰夫(2022 – 16周)
阿尔卡拉斯(2022/2023 – 36周)
辛纳(2024/2025 – 61周)
选手首次/最近一次登上世界第一的年份
总周数记录以下底线表示
查论编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业余时代
1877:Spencer Gore
1878:Frank Hadow
1879:John Hartley
1880:John Hartley
1881:威廉·伦肖
1882:威廉·伦肖
1883:威廉·伦肖
1884:威廉·伦肖
1885:威廉·伦肖
1886:威廉·伦肖
1887:Herbert Lawford
1888:欧内斯特·伦肖
1889:威廉·伦肖
1890:威洛比·汉密尔顿
1891: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1892: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1893:乔舒亚·皮姆
1894:乔舒亚·皮姆
1895: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1896:哈罗德·马奥尼
1897:雷金纳德·多尔蒂
1898:雷金纳德·多尔蒂
1899:雷金纳德·多尔蒂
1900:雷金纳德·多尔蒂
1901:阿瑟·戈尔
1902:劳伦斯·多尔蒂
1903:劳伦斯·多尔蒂
1904:劳伦斯·多尔蒂
1905:劳伦斯·多尔蒂
1906:劳伦斯·多尔蒂
1907:诺曼·布鲁克斯
1908:阿瑟·戈尔
1909:阿瑟·戈尔
1910:安东尼·怀尔丁
1911:安东尼·怀尔丁
1912:安东尼·怀尔丁
1913:安东尼·怀尔丁
1914:诺曼·布鲁克斯
1919:杰拉尔德·帕特森
1920:比尔·蒂尔登
1921:比尔·蒂尔登
1922:杰拉尔德·帕特森
1923:比尔·约翰斯顿
1924:让·博罗特拉
1925:勒内·拉科斯特
1926:让·博罗特拉
1927:亨利·科歇
1928:勒内·拉科斯特
1929:亨利·科歇
1930:比尔·蒂尔登
1931:Sidney Wood
1932:埃尔斯沃思·瓦因斯
1933:杰克·克劳福德
1934:弗雷德·佩里
1935:弗雷德·佩里
1936:弗雷德·佩里
1937:唐·巴奇
1938:唐·巴奇
1939:博比·里格斯
1946:Yvon Petra
1947:杰克·克雷默
1948:鲍勃·福尔肯博里
1949:特德·施罗德
1950:巴奇·帕蒂
1951:迪克·萨维特
1952:弗兰克·塞奇曼
1953:Vic Seixas
1954:雅罗斯拉夫·德罗布尼
1955:Tony Trabert
1956:卢·霍德
1957:卢·霍德
1958:阿什利·库珀
1959:亚历克斯·奥尔梅多
1960:尼尔·弗雷泽
1961:罗德·拉沃尔
1962:罗德·拉沃尔
1963:查克·麦金利
1964:罗伊·爱默生
1965:罗伊·爱默生
1966:曼努埃尔·桑塔纳
1967:约翰·纽康姆
公开赛时代
1968:罗德·拉沃尔
1969:罗德·拉沃尔
1970:约翰·纽康姆
1971:约翰·纽康姆
1972:斯坦·史密斯
1973:扬·科德斯
1974:吉米·康诺尔斯
1975:阿瑟·阿什
1976:比约恩·博里
1977:比约恩·博里
1978:比约恩·博里
1979:比约恩·博里
1980:比约恩·博里
1981:约翰·麦肯罗
1982:吉米·康诺尔斯
1983:约翰·麦肯罗
1984:约翰·麦肯罗
1985:鲍里斯·贝克尔
1986:鲍里斯·贝克尔
1987:柏·卡什
1988:斯特凡·埃德贝里
1989:鲍里斯·贝克尔
1990:斯特凡·埃德贝里
1991:米夏埃尔·施蒂希
1992:安德烈·阿加西
1993:皮特·桑普拉斯
1994:皮特·桑普拉斯
1995:皮特·桑普拉斯
1996:李察·克拉伊切克
1997:皮特·桑普拉斯
1998:皮特·桑普拉斯
1999:皮特·桑普拉斯
2000:皮特·桑普拉斯
2001:戈兰·伊万尼塞维奇
2002:莱顿·休伊特
2003:罗杰·费德勒
2004:罗杰·费德勒
2005:罗杰·费德勒
2006:罗杰·费德勒
2007:罗杰·费德勒
2008:拉斐尔·纳达尔
2009:罗杰·费德勒
2010:拉斐尔·纳达尔
2011: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12:罗杰·费德勒
2013:安迪·穆雷
2014: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15: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16:安迪·穆雷
2017:罗杰·费德勒
2018: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19: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21: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22: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23:卡洛斯·阿尔卡拉斯
2024:卡洛斯·阿尔卡拉斯
2025:扬尼克·辛纳
注:温网2020年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取消赛事
查论编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业余时代
1881:理查德·西尔斯
1882:理查德·西尔斯
1883:理查德·西尔斯
1884:理查德·西尔斯
1885:理查德·西尔斯
1886:理查德·西尔斯
1887:理查德·西尔斯
1888:亨利·斯洛克姆
1889:亨利·斯洛克姆
1890:奥利弗·坎贝尔
1891:奥利弗·坎贝尔
1892:奥利弗·坎贝尔
1893:罗伯特·雷恩
1894:罗伯特·雷恩
1895:弗雷德里克·霍维
1896:罗伯特·雷恩
1897:罗伯特·雷恩
1898:Malcolm Whitman
1899:Malcolm Whitman
1900:Malcolm Whitman
1901:William Larned
1902:William Larned
1903:劳伦斯·多尔蒂
1904:霍尔库姆·沃德
1905:比尔斯·赖特
1906:William Clothier
1907:William Larned
1908:William Larned
1909:William Larned
1910:William Larned
1911:William Larned
1912:莫里斯·麦克洛克林
1913:莫里斯·麦克洛克林
1914:R·诺里斯·威廉斯
1915:比尔·约翰斯顿
1916:R·诺里斯·威廉斯
1917:Robert Lindley Murray
1918:Robert Lindley Murray
1919:比尔·约翰斯顿
1920:比尔·蒂尔登
1921:比尔·蒂尔登
1922:比尔·蒂尔登
1923:比尔·蒂尔登
1924:比尔·蒂尔登
1925:比尔·蒂尔登
1926:勒内·拉科斯特
1927:勒内·拉科斯特
1928:亨利·科歇
1929:比尔·蒂尔登
1930:John Doeg
1931:埃尔斯沃思·瓦因斯
1932:埃尔斯沃思·瓦因斯
1933:弗雷德·佩里
1934:弗雷德·佩里
1935:威尔默·艾利森
1936:弗雷德·佩里
1937:唐·巴奇
1938:唐·巴奇
1939:博比·里格斯
1940:唐·麦克尼尔
1941:博比·里格斯
1942:特德·施罗德
1943:Joe Hunt
1944:弗兰克·帕克
1945:弗兰克·帕克
1946:杰克·克雷默
1947:杰克·克雷默
1948:潘乔·冈萨雷斯
1949:潘乔·冈萨雷斯
1950:Arthur Larsen
1951:弗兰克·塞奇曼
1952:弗兰克·塞奇曼
1953:Tony Trabert
1954:Vic Seixas
1955:Tony Trabert
1956:肯·罗斯威尔
1957:马尔·安德森
1958:阿什利·库珀
1959:尼尔·弗雷泽
1960:尼尔·弗雷泽
1961:罗伊·爱默生
1962:罗德·拉沃尔
1963:拉斐尔·奥苏纳
1964:罗伊·爱默生
1965:曼努埃尔·桑塔纳
1966:弗雷德·施托勒
1967:约翰·纽康姆
公开赛时代
1968:阿瑟·阿什
1969:罗德·拉沃尔
1970:肯·罗斯威尔
1971:斯坦·史密斯
1972:伊利耶·纳斯塔塞
1973:约翰·纽康姆
1974:吉米·康诺尔斯
1975:曼努埃尔·奥兰特斯
1976:吉米·康诺尔斯
1977:吉列尔莫·维拉斯
1978:吉米·康诺尔斯
1979:约翰·麦肯罗
1980:约翰·麦肯罗
1981:约翰·麦肯罗
1982:吉米·康诺尔斯
1983:吉米·康诺尔斯
1984:约翰·麦肯罗
1985:伊万·伦德尔
1986:伊万·伦德尔
1987:伊万·伦德尔
1988:马茨·维兰德
1989:鲍里斯·贝克尔
1990:皮特·桑普拉斯
1991:斯特凡·埃德贝里
1992:斯特凡·埃德贝里
1993:皮特·桑普拉斯
1994:安德烈·阿加西
1995:皮特·桑普拉斯
1996:皮特·桑普拉斯
1997:帕特里克·拉夫特
1998:帕特里克·拉夫特
1999:安德烈·阿加西
2000:马拉特·萨芬
2001:莱顿·休伊特
2002:皮特·桑普拉斯
2003:安迪·罗迪克
2004:罗杰·费德勒
2005:罗杰·费德勒
2006:罗杰·费德勒
2007:罗杰·费德勒
2008:罗杰·费德勒
2009: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
2010:拉斐尔·纳达尔
2011: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12:安迪·穆雷
2013:拉斐尔·纳达尔
2014:马林·西里奇
2015: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16:斯坦·瓦林卡
2017:拉斐尔·纳达尔
2018: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19:拉斐尔·纳达尔
2020:多米尼克·蒂姆
2021:丹尼尔·梅德韦杰夫
2022:卡洛斯·阿尔卡拉斯
2023: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024:扬尼克·辛纳
查论编ATP年终总决赛单打冠军1970年代
史密斯 (1970)
纳斯塔塞 (1971、72、73、75)
维拉斯 (1974)
奥兰特斯 (1976)
康诺尔斯 (1977)
麦肯罗 (1978)
博里 (1979)
1980年代
博里 (1980)
伦德尔 (1981、82、85、86、87)
麦肯罗 (1983、84)
贝克尔 (1988)
埃德贝里 (1989)
1990年代
阿加西 (1990)
桑普拉斯 (1991、94、96、97、99)
贝克尔 (1992、95)
施蒂希 (1993)
克雷特加 (1998)
2000年代
库尔滕 (2000)
休伊特 (2001、02)
费德勒 (2003、04、06、07)
纳尔班迪安 (2005)
德约科维奇 (2008)
达维坚科 (2009)
2010年代
费德勒 (2010、11)
德约科维奇 (2012、13、14、15)
穆雷 (2016)
迪米特罗夫 (2017)
兹韦列夫 (2018)
齐齐帕斯 (2019)
2020年代
梅德韦杰夫 (2020)
兹韦列夫 (2021)
德约科维奇 (2022、23)
辛纳 (2024)
查论编 奥林匹克运动会网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表演赛
1968(英语:Tennis at the 1968 Summer Olympics): 曼努埃尔·桑塔纳(西班牙)
1984(英语:Tennis at the 1984 Summer Olympics): 斯特凡·埃德贝里(瑞典)
室内赛
1908(英语:Tennis at the 1908 Summer Olympics – Men's indoor singles): 阿瑟·戈尔(英国)
1912(英语:Tennis at the 1912 Summer Olympics – Men's indoor singles): 安德烈·戈贝尔(法国)
室外赛
1896: 约翰·博兰(英国)
1900(英语:Tennis at the 1900 Summer Olympics – Men's singles): 劳伦斯·多尔蒂(英国)
1904(英语:Tennis at the 1904 Summer Olympics – Men's singles): 比尔斯·赖特(美国)
1908(英语:Tennis at the 1908 Summer Olympics – Men's outdoor singles): 梅杰·里奇(英国)
1912(英语:Tennis at the 1912 Summer Olympics – Men's outdoor singles): 查尔斯·温斯洛(南非)
1920(英语:Tennis at the 1920 Summer Olympics – Men's singles): 路易斯·雷蒙德(南非)
1924(英语:Tennis at the 1924 Summer Olympics – Men's singles): 文森特·理查兹(美国)
1988(英语:Tennis at the 1988 Summer Olympics – Men's singles):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捷克斯洛伐克)
1992(英语:Tennis at the 1992 Summer Olympics – Men's singles): 马克·罗塞特(瑞士)
1996(英语:Tennis at the 1996 Summer Olympics – Men's singles): 安德烈·阿加西(美国)
2000(英语:Tennis at the 2000 Summer Olympics – Men's singles): 叶夫根尼·卡费尔尼科夫(俄罗斯)
2004: 尼古拉斯·马苏(智利)
2008: 拉斐尔·纳达尔(西班牙)
2012: 安迪·穆雷(英国)
2016: 安迪·穆雷(英国)
2020: 亚历山大·兹韦列夫(德国)
2024: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查论编ATP1000大师赛 – 单打冠军印第安韦尔斯公开赛
1990: 埃德贝里
1991: 考瑞尔
1992: 张德培
1993: 考瑞尔
1994: 桑普拉斯
1995: 桑普拉斯
1996: 张德培
1997: 张德培
1998: 里奥斯
1999: 菲利普西斯
2000: 科雷查
2001: 阿加西
2002: 休伊特
2003: 休伊特
2004: 费德勒
2005: 费德勒
2006: 费德勒
2007: 纳达尔
2008: 德约科维奇
2009: 纳达尔
2010: 留比契奇
2011: 德约科维奇
2012: 费德勒
2013: 纳达尔
2014: 德约科维奇
2015: 德约科维奇
2016: 德约科维奇
2017: 费德勒
2018: 德尔波特罗
2019: 蒂姆
2020: 取消
2021: 诺里
2022: 弗里茨
2023: 阿尔卡拉斯
2024: 阿尔卡拉斯
2025: 德雷珀
迈阿密公开赛
1990: 阿加西
1991: 考瑞尔
1992: 张德培
1993: 桑普拉斯
1994: 桑普拉斯
1995: 阿加西
1996: 阿加西
1997: 穆斯特
1998: 里奥斯
1999: 克拉伊切克
2000: 桑普拉斯
2001: 阿加西
2002: 阿加西
2003: 阿加西
2004: 罗迪克
2005: 费德勒
2006: 费德勒
2007: 德约科维奇
2008: 达维坚科
2009: 穆雷
2010: 罗迪克
2011: 德约科维奇
2012: 德约科维奇
2013: 穆雷
2014: 德约科维奇
2015: 德约科维奇
2016: 德约科维奇
2017: 费德勒
2018: 伊斯内尔
2019: 费德勒
2020: 取消
2021: 胡尔卡奇
2022:阿尔卡拉斯
2023:梅德韦杰夫
2024:辛纳
2025:门希克
蒙特卡洛大师赛
1990: 切斯诺科夫
1991: 布鲁格拉
1992: 穆斯特
1993: 布鲁格拉
1994: A·梅德维杰夫
1995: 穆斯特
1996: 穆斯特
1997: 里奥斯
1998: 莫亚
1999: 库尔滕
2000: 皮奥林
2001: 库尔滕
2002: 费雷罗
2003: 费雷罗
2004: 科里亚
2005: 纳达尔
2006: 纳达尔
2007: 纳达尔
2008: 纳达尔
2009: 纳达尔
2010: 纳达尔
2011: 纳达尔
2012: 纳达尔
2013: 德约科维奇
2014: 瓦林卡
2015: 德约科维奇
2016: 纳达尔
2017: 纳达尔
2018: 纳达尔
2019: 福尼尼
2020: 取消
2021: 齐齐帕斯
2022: 齐齐帕斯
2023: 卢布列夫
2024: 齐齐帕斯
2025: 阿尔卡拉斯
汉堡 / 马德里公开赛
汉堡→ 1990: 阿吉莱拉
1991: 诺瓦切克
1992: 埃德贝里
1993: 施蒂希
1994: A·梅德维杰夫
1995: A·梅德维杰夫
1996: 卡雷特罗
1997: A·梅德维杰夫
1998: 科斯塔
1999: 里奥斯
2000: 库尔滕
2001: 波尔塔斯
2002: 费德勒
2003: 科里亚
2004: 费德勒
2005: 费德勒
2006: 罗布雷多
2007: 费德勒
2008: 纳达尔
马德里→ 2009: 费德勒
2010: 纳达尔
2011: 德约科维奇
2012: 费德勒
2013: 纳达尔
2014: 纳达尔
2015: 穆雷
2016: 德约科维奇
2017: 纳达尔
2018: 兹韦列夫
2019: 德约科维奇
2020: 取消
2021: 兹韦列夫
2022: 阿尔卡拉斯
2023: 阿尔卡拉斯
2024: 卢布列夫
2025: 鲁德
意大利公开赛
1990: 穆斯特
1991: 桑切斯
1992: 考瑞尔
1993: 考瑞尔
1994: 桑普拉斯
1995: 穆斯特
1996: 穆斯特
1997: 科雷查
1998: 里奥斯
1999: 库尔滕
2000: 诺曼
2001: 费雷罗
2002: 阿加西
2003: 曼蒂利亚
2004: 莫亚
2005: 纳达尔
2006: 纳达尔
2007: 纳达尔
2008: 德约科维奇
2009: 纳达尔
2010: 纳达尔
2011: 德约科维奇
2012: 纳达尔
2013: 纳达尔
2014: 德约科维奇
2015: 德约科维奇
2016: 穆雷
2017: 兹韦列夫
2018: 纳达尔
2019: 纳达尔
2020: 德约科维奇
2021: 纳达尔
2022:德约科维奇
2023: 梅德韦杰夫
2024: 兹韦列夫
2025: 阿尔卡拉斯
加拿大公开赛
1990: 张德培
1991: 切斯诺科夫
1992: 阿加西
1993: 佩恩福什
1994: 阿加西
1995: 阿加西
1996: W·费雷拉
1997: 伍德拉夫
1998: 拉夫特
1999: 约翰松
2000: 萨芬
2001: 帕维尔
2002: 卡尼亚斯
2003: 罗迪克
2004: 费德勒
2005: 纳达尔
2006: 费德勒
2007: 德约科维奇
2008: 纳达尔
2009: 穆雷
2010: 穆雷
2011: 德约科维奇
2012: 德约科维奇
2013: 纳达尔
2014: 特松加
2015: 穆雷
2016: 德约科维奇
2017: 兹韦列夫
2018: 纳达尔
2019: 纳达尔
2020: 取消
2021: 梅德韦杰夫
2022: 卡雷尼奥·布斯塔
2023: 辛纳
2024: 波佩林
2025: 谢尔顿
辛辛那提公开赛
1990: 埃德贝里
1991: 福尔热
1992: 桑普拉斯
1993: 张德培
1994: 张德培
1995: 阿加西
1996: 阿加西
1997: 桑普拉斯
1998: 拉夫特
1999: 桑普拉斯
2000: 恩奎斯特
2001: 库尔滕
2002: 莫亚
2003: 罗迪克
2004: 阿加西
2005: 费德勒
2006: 罗迪克
2007: 费德勒
2008: 穆雷
2009: 费德勒
2010: 费德勒
2011: 穆雷
2012: 费德勒
2013: 纳达尔
2014: 费德勒
2015: 费德勒
2016: 西里奇
2017: 迪米特罗夫
2018: 德约科维奇
2019: 梅德韦杰夫
2020: 德约科维奇
2021: 兹韦列夫
2022: 乔里奇
2023:德约科维奇
2024:辛纳
斯德哥尔摩 / 斯图加特 / 马德里 / 上海大师赛
斯德哥尔摩→ 1990: 贝克尔
1991: 贝克尔
1992: 伊万尼塞维奇
1993: 施蒂希
1994: 贝克尔
斯图加特→ 1995: 穆斯特
1996: 贝克尔
1997: 科达
1998: 克拉伊切克
1999: 恩奎斯特
2000: W·费雷拉
2001: 哈斯
马德里→2002: 阿加西
2003: 费雷罗
2004: 萨芬
2005: 纳达尔
2006: 费德勒
2007: 纳尔班迪安
2008: 穆雷
上海→ 2009: 达维坚科
2010: 穆雷
2011: 穆雷
2012: 德约科维奇
2013: 德约科维奇
2014: 费德勒
2015: 德约科维奇
2016: 穆雷
2017: 费德勒
2018: 德约科维奇
2019: 梅德韦杰夫
2020-2022: 取消
2023: 胡尔卡奇
2024: 辛纳
巴黎大师赛
1990: 埃德贝里
1991: 福尔热
1992: 贝克尔
1993: 伊万尼塞维奇
1994: 阿加西
1995: 桑普拉斯
1996: 恩奎斯特
1997: 桑普拉斯
1998: 鲁塞德斯基
1999: 阿加西
2000: 萨芬
2001: 格罗让
2002: 萨芬
2003: 亨曼
2004: 萨芬
2005: 伯蒂奇
2006: 达维坚科
2007: 纳尔班迪安
2008: 特松加
2009: 德约科维奇
2010: 索德林
2011: 费德勒
2012: 费雷尔
2013: 德约科维奇
2014: 德约科维奇
2015: 德约科维奇
2016: 穆雷
2017: 索克
2018: 哈恰诺夫
2019: 德约科维奇
2020: 梅德韦杰夫
2021: 德约科维奇
2022: 鲁内
2023: 德约科维奇
2024: 兹韦列夫
查论编BBC年度体坛风云人物1954–1959
1954 克里斯托弗·查塔韦(英语:Christopher Chataway)
1955 戈登·皮里
1956 吉姆·雷克(英语:Jim Laker)
1957 戴·里斯(英语:Dai Rees)
1958 伊恩·布莱克(英语:Ian Black (swimmer))
1959 约翰·苏尔特斯
1960–1969
1960 戴维·麦佛森·布鲁姆(英语:David Broome)
1961 史特灵·莫斯
1962 阿妮塔·朗斯布拉夫(英语:Anita Lonsbrough)
1963 桃丽丝·海曼(英语:Dorothy Hyman)
1964 玛丽·兰德
1965 汤姆·辛普森
1966 博比·摩尔
1967 亨利·霍珀(英语:Henry Cooper)
1968 戴维·赫默里(英语:David Hemery)
1969 安·琼斯
1970–1979
1970 亨利·霍珀(英语:Henry Cooper)
1971 安妮公主
1972 玛丽·彼得斯
1973 杰基·斯图尔特
1974 布伦丹·福斯特
1975 戴维·斯蒂尔(英语:David Steele (cricketer))
1976 约翰·库利
1977 弗吉尼娅·韦德
1978 史蒂夫·奥韦特
1979 塞巴斯蒂安·科
1980–1989
1980 罗宾·卡曾斯
1981 伊恩·博瑟姆(英语:Ian Botham)
1982 戴利·汤普森
1983 史蒂夫·克拉姆
1984 托维尔和迪安(英语:Torvill and Dean)
1985 巴里·麦圭根(英语:Barry McGuigan)
1986 奈杰尔·曼塞尔
1987 法蒂玛·维特布赖德(英语:Fatima Whitbread)
1988 史蒂夫·戴维斯
1989 尼克·佛度
1990–1999
1990 保罗·加斯科因
1991 莉斯·麦科尔根(英语:Liz McColgan)
1992 奈杰尔·曼塞尔
1993 林福德·克里斯蒂
1994 戴蒙·希尔
1995 乔纳森·爱德华兹
1996 戴蒙·希尔
1997 格雷格·鲁塞德斯基
1998 迈克尔·欧文
1999 伦诺克斯·刘易斯
2000–2009
2000 史蒂夫·雷德格雷夫
2001 戴维·贝克汉姆
2002 宝拉·拉德克利夫
2003 强尼·威尔金森
2004 凯丽·霍尔姆斯(英语:Kelly Holmes)
2005 安德鲁·弗林托夫
2006 扎拉·菲利普斯
2007 乔·卡尔扎合
2008 克里斯·霍伊
2009 瑞恩·吉格斯
2010–2019
2010 托尼·麦考伊(英语:Tony McCoy)
2011 马克·卡文迪什
2012 布拉德利·威金斯
2013 安迪·穆雷
2014 路易斯·咸美顿
2015 安迪·穆雷
2016 安迪·穆雷
2017 穆罕默德·法拉
2018 杰兰特·托马斯
2019 本·斯托克斯
2020–2029
2020 路易斯·咸美顿
2021 艾玛·拉杜卡努
2022 贝丝·米德
2023 玛丽·厄普斯
2024 姬莉·霍金森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FAST
ISNI
VIAF
WorldCat
各地
德国
美国
拉脱维亚
日本
捷克
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