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快船队比赛数据深度解析:从常规赛到季后赛的战术与球员表现
2018赛季的快船:重建中的坚韧之师
2018年对于洛杉矶快船队而言是个充满转折的赛季。在送走克里斯·保罗后的第一个完整赛季,这支球队以42胜40负的战绩勉强挤进西部季后赛,最终在首轮被勇士队淘汰。尽管成绩不算亮眼,但球队展现的战术韧性和角色球员的爆发,为后续重建埋下伏笔。
核心数据亮点
- 场均得分:113.5分(联盟第8)
- 三分命中率:36.4%(联盟第12)
- 替补得分:48.3分(联盟第1)
"我们失去了超级巨星,但获得了更衣室的凝聚力。"——时任主帅道格·里弗斯在赛季总结会上如是说。这支平民球队用7人场均得分上双的表现,诠释了团队篮球的真谛。
关键球员表现
球员 | 场均得分 | 三分命中率 |
---|---|---|
托比亚斯·哈里斯 | 19.3 | 41.4% |
路易斯·威廉姆斯 | 22.6 | 35.9%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路威"威廉姆斯,这位32岁的老将替补场均砍下22.6分+5.3助攻,成为NBA历史上首位单赛季2000+分且首发少于10场的球员。他与哈雷尔的挡拆组合,被球迷戏称为"板凳匪徒"。
战术转型的阵痛
失去保罗的组织能力后,快船被迫从"空接之城"的华丽打法转向更务实的多点突分体系。数据显示:
- 场均助攻从联盟第3降至第18
- 但二次进攻得分跃居联盟前5
- 利用失误得分排名西部第2
这种"乱战高手"的特质,在季后赛首轮G2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快船通过22次勇士失误狂砍135分,创下当季季后赛单场最高得分纪录。

2018年快船队对阵勇士的季后赛经典战役
如今回看,2018赛季就像快船重建路上的灰色过渡带——既没有巨星光环,也尚未获得高顺位选秀权。但正是这批角色球员的拼搏,为后来伦纳德和乔治的加盟奠定了更衣室文化基础。